十年,可以成就一段旅程,也能讓一個品牌完成蛻變。來自台灣的原創鐘錶品牌「吟遊詩人的呢喃」(Bard’s Whisper,簡稱BW),就在邁入十週年的這一年,正式揭曉了品牌迄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東儀萬象錶《朱雀》。
▲創立於2015年的BW堅持台灣製造,結合藝術與工藝,透過時計說故事,用每一件作品傳遞文化情感,是台灣獨立製錶的重要代表。
這款時計不僅是紀念,更是一場風格上的大轉向。BW從創立初期的歐式浪漫設計,回歸到東方哲思與神話底蘊,透過《朱雀》這件作品,訴說一段從個人旅程走向文化回望的故事。《朱雀》集合了近四十位職人之力,以BW獨特的「聯名共同創作」製錶模式完成,這除了是協作的模式,還有點像是一場關於「意志與美」的集體修行。
▲左起依序為手工皮帶製作匠人黃聖翔、金雕微繪職人倪聖翔、信樂團鍵盤手Tomi、BW創辦人張森傑、信樂團吉他手Lee Q、信輝精密工業董事長葉秀卿,以及3D建模設計師賈龍樨。
這次《朱雀》共推出七款不同版本,從不鏽鋼、黑色DLC到玫瑰金PVD,再到高階純銀微雕款,不追求限量炒作,也沒有浮誇包裝,這一切的設計邏輯,正是BW一貫的風格——把焦點還給工藝本身。手錶一律採用42mm錶徑、藍寶石鏡面、牛皮錶帶與30米生活防水等配置,保留佩戴上的舒適性與實用性,這些細節看似基本,卻正是BW讓藝術貼近生活的體現。
▲《朱雀》是BW十週年代表作,標誌品牌從歐風美學走向東方哲思,象徵風格轉折與文化回歸,也展現對台灣工藝的深厚敬意。
手錶面盤由3D建模師賈龍樨操刀設計,運用層層堆疊的微縮技術,讓朱雀栩栩如生地躍上面盤。微雕與鑲嵌部分,則出自擁有30年金工經驗的倪聖翔之手,尤其是以純銀製作的版本,單就羽毛紋理的雕刻與打磨,就要耗費約200個小時,近乎是一件雕塑品的規格。
除了視覺張力,《朱雀》在結構上也有不少亮點。錶殼交由台南信輝精密工業製作,這家創立於1955年的老廠,至今仍保留手繪圖與Windows XP系統,卻能熟練處理像大馬士革鋼這類高難度材質,這種「舊方法?新挑戰」的製程精神,為台灣工藝注入一種溫厚的力量。
▲這款錶由近四十位職人共同打造,透過BW獨有的協作模式實現創作共享,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成為作品價值的一部分。
BW創辦人張森傑曾說:「有意義的地方再創,才是品牌的使命。」這句話,清楚寫在《朱雀》的氣質裡,從造型到色調,都不再追求西式鐘錶的繁華對稱,而是轉向東方文化裡含蓄、象徵、層次的語言。
朱雀,作為東方神獸之一,掌管南方與火,是夏之象徵,也代表了再生與希望。在設計上,這種意象也被轉化為面盤中銳利而柔和的線條層次,彷彿火羽翱翔,BW也特別選用Sellita SW200自動機芯,象徵東西工藝的結合,既尊重傳統瑞士機芯工藝,也堅守台灣製作精神的平衡。
▲面盤由3D建模與金雕雙技術打造,立體朱雀層次分明。其中純銀版本雕工細緻,需200小時以上,展現珠寶級工藝與藝術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東儀萬象錶《朱雀》手錶發表會現場,不只有鐘錶人,也有音樂人的身影,包括信樂團的Lee Q與Tomi都親臨獻上祝福,並不約而同提到被BW那種「花數百小時打磨一個細節」的執著所感動,這份與創作同頻的共鳴,也讓BW的作品不只是「產品」,更像是一首可被傳唱的詩。
如果說《朱雀》是品牌十年的總結,那麼另一款2024年問世的《美杜莎之歌》則象徵了下一步的遠望,今年這款作品已代表BW報名GPHG日內瓦鐘錶大賞的「挑戰獎」(Challenge Prize),試圖在國際舞台上為台灣工藝爭一席之地。
▲不只是配件,《朱雀》更像一種信念的象徵,透過朱雀意象帶來守護與指引,讓佩戴者在日常中感受到力量與安心。
從一只錶開始,BW試圖讓世界聽見這片土地的細膩與堅持,《朱雀》讓我們看到,在AI橫掃、量產當道的時代,還有一群人選擇「慢」與「真」,用一只手錶好好說故事、傳情感、表態度;如果你也相信,時間值得被好好對待,那麼BW的作品,可能會出乎意料的切中你愛錶的初心。
東儀萬象錶《朱雀》手錶
不鏽鋼或黑色DLC或玫瑰金PVD材質/Sellita SW200自動上鍊機芯/時、分顯示/黃銅或純銀微型金屬雕刻面盤或純銀款搭配寶石鑲嵌面盤或黃銅款搭配手工微繪面盤)/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42mm/參考價:NT$ 108,000(純銀寶石款)、NT$ 73,800(玫瑰金PVD款)、NT$ 78,800(黑色DLC款)、NT$ 72,800(不鏽鋼款)